新闻动态

行业新闻 | 2025年04月25日
AI狂飙 从“动脑”“动嘴”再到“动手”
来源:成都日报

AI时代正以“狂飙”形态飞速前行。图据视觉中国

DeepSeek“笔”下的自己与Manus。

“成都造”水下机器人。 图据成都日报图库

市两会上代表们与“成都造”机器狗互动。 图据成都日报资料库

四川首台商业化人形机器人“天行者1号”。 图据成都日报图库


从今年年初开始,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热搜就从未在网络上中断过。先是DeepSeek横空出世,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实现了高性能的AI模型,同时还具备开源的巨大优势。一时之间,DeepSeek风头无两,移动、电信、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以及华为云、腾讯云、阿里云、百度云等,相继接入了DeepSeek大模型,而普通终端用户也在使用中,切身感受到了在DeepSeek的帮助下,资料查找、文字框架、AI绘图等工作处理变得更高效、更方便。

当DeepSeek的热潮还没有散去之时,国产另一个AI应用——Manus于今年3月6日凌晨正式发布。作为全球首款通用AI Agent(人工智能体),Manus将人工智能这一前沿技术,从抽象概念真正带入了实际应用,随着使用者的增多,人们惊喜地发现,Manus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再单是一个辅助的资料查询平台,而是完成了从“动嘴”到“动手”的能力跨越,从角色定位来看,如果说DeepSeek是一个顾问,那么Manus更像是一个经理人,通过它,能够帮助人们完成许多“决策层面”的工作,进一步扩大了AI的应用场景。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与人工智能相关的话题热度极高,DeepSeek和Manus都是其中关注的焦点。那么人工智能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才有了今天“狂飙”的局面?红得发紫的DeepSeek和Manus又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能够给我们带来怎样的体验和方便?


从“图灵测试”到“神经网络”


喜爱科幻小说的读者,对于“图灵测试”这个概念一定不会陌生。这是由英国数学家艾伦·麦席森·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于1950年提出的如何判定计算机是否具备智能的测试。

简单来说,就是人类测试者通过计算机,向未知的人类与计算机提出一系列问题,如果计算机给出的答案让测试者认为有超过30%是人类所回答的,那么计算机则通过测试,被认为具有“智能”。

虽然这个方法在学术界存在争议和讨论,但依然被认为是评估人工智能程度的经典方法。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图灵测试于1950年提出,但直到60多年后,聊天程序“尤金·古斯特曼”(Eugene Goostman)才于2014年首次“通过”了图灵测试。

1956年,是人工智能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在“达特茅斯会议”上,科学家们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概念,其缩写“AI”则成了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热词。正是因为AI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人工智能领域的正式确立,因此1956年也通常被称为“人工智能元年”。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科学家们对A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器学习和问题求解的基础上,但是受限于计算机自身硬件能力的束缚以及理论研究上的短板,AI技术的发展并不顺利,其应用能够落地到生活中的可谓是寥寥无几,这也让曾经火热一时的AI研究进入了第一个低谷期。那些在科幻电影中有着鲜明个性的机器人,似乎在这个阶段,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

虽然遭遇了研究上的低谷,但是科学家们研究的步伐并未停止,到了20世纪80年代前后,专家系统的出现,为AI的发展寻找到了一个新的突破口。通过这种系统,可以模拟专家的决策过程,并在如医疗、金融等层面帮助人类做出决策。专家系统的出现,让AI被初步运用在实际工作中,但因为其极高的成本,并没有成为主流应用。

随着“专家系统”的遇冷,AI技术的发展又一次进入了低谷期,直到20世纪90年代,“机器学习”的提出,才又一次让科学家们看到了希望。通过机器学习,能够让计算机从数据中自我进化,摆脱了传统AI模型的建立需要手工编码输入的限制。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反向传播算法的提出,神经网络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并在AI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果。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末,40多年里,AI技术虽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发展,但无疑为之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AI战胜围棋冠军闪亮“出道”


20世纪90年代末,计算机的性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其代表就是Intel的奔腾2系列以及AMD的K6-2系列CPU的问世,以及后续GPU的出现。得益于强大的计算机硬件支撑,再加上互联网的普及,为AI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其代表就是深度学习的概念。

得益于互联网带来的海量大数据,能够让计算机通过这些数据进行不断地积累与进化,同时再配合软件端口的接入,图像和语音识别在这个阶段相继上线,我们今天仍然在大规模应用的搜图以及语音转文字等功能,就来自当时的技术积累。而这些应用,其实都来自计算机深度学习后的积累与成果。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在2016年到来了,谷歌研发的阿尔法狗(AlphaGo)通过深度学习,击败了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这也标志着AI在复杂战略游戏中,相比人类有着其独到的优势。之后阿尔法狗又相继战胜了中日韩的众多围棋高手,其中就包括当时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

AI在围棋领域以世人意料之外的方式“出道”,引发了全球的关注与好奇,人们期待着,后续AI能够在哪些场景中进入生活和工作,来改变这个世界。

2018年,谷歌提出了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模型,开启了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新时代。随后不久,OpenAI又提出了GPT(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系列语言模型。大模型的提出,让AI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随着OpenAI对GPT模型的不断迭代,已经有不少人开始使用Chat-GPT来辅助办公和查询资料。


厚积薄发的国产AI


相比于欧美国家,中国在AI技术上的起步相对略晚一些。1986年,我国发布了旨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863计划”。作为当时的高科技热点,智能计算机主题(“863-306”主题)被列入“863计划”中。

“863计划”提出后,我国各个科研单位也在积极跟进,著名的信息科学“金三角”——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的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相继落成。同时一大批科研成果也相继落地,催生出了曙光、科大讯飞、汉王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

2010年后,我国AI技术发展开始经历从技术向场景的转移,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对话性客服以及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如果说我们平日里接触到的各种高科技应用是“表”,那么AI大模型无疑是最重要的“里”,是AI技术发展的基础与底层架构。中国企业对此进行了深厚的技术积累,并推出了如豆包在内的多款AI应用,在技术上可谓是厚积。

长期以来,AI大模型都是由国外企业所掌握的,这不仅带来了居高不下的使用成本,同时也在技术上存在被“卡脖子”的可能性。中国以及国外许多国家迫切需要一个低成本、高性能的AI模型,来打破技术上的垄断并扩大AI在工作与生活中的使用场景。

在这样的背景下,承载着“全村人希望”的DeepSeek于2025年1月15日正式推出,真正实现了国产AI大模型的“薄发”。DeepSeek模型有着极为亮眼的数据参数,注入6710亿参数等技术指标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复杂且生僻,这里就不再赘述,用更加通俗的话语对其进行描述,那就是DeepSeek在较低的成本下,能够实现媲美目前顶级AI模型的性能,而且根据中国人的使用习惯,还进行了优化。

DeepSeek的推出,立刻引发了全球的关注与热议,国内各高新产业机构与企业也纷纷接入,其中就包括公众耳熟能详的三大通讯运营商以及华为云、腾讯云、阿里云、百度云等。而这些以DeepSeek模型为底层的相关应用,也让使用者在生活和工作中得到了切实的便利,以前查资料需要翻书和搜索引擎,而现在只需要打开手机App,与AI对话即可完成,甚至还有不少网友调侃,闲暇时与DeepSeek聊天,也是一种难得的乐趣。正当DeepSeek红得发紫时,3月6日凌晨,另一个国产AI应用Manus也正式上线,国产AI再添一员大将。

如果说1956年是世界AI的元年,那2025年则毫无疑问的是国产AI技术的“井喷元年”,中国的AI技术完成了自己的厚积薄发,在世界舞台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强音。


“大顾问”和“小经理”


当Manus正式发布后,有很多人都存在一个疑问,那就是DeepSeek和Manus到底谁更厉害?实际上,二者的定位是有所不同的,用一个更加通俗易懂的比喻来形容,DeepSeek就像一个知识渊博、海纳百川的“大”顾问;而Manus则更像一个手脚麻利、效率极高的“小”职业经理人。

当使用者在生活中遇到资料查询、文字写作、图片创作、视频脚本、语言翻译等问题的时候,都可以向基于DeepSeek模型的应用进行提问,后者会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迅速理解用户咨询意图并精准回复。比如说,我要查询苏轼所写的婉约派的诗词有哪些,DeepSeek就能够迅速给出答案,其中包括著名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当然也有不那么著名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些选项,最终由使用者给出决策,并完成工作任务。

Manus的定位是全球首款通用AI Agent(人工智能体),Manus不再是像DeepSeek那样,由用户提出要求、收获答案、筛选需要、最终决策,而是可以在提出要求后,让Manus自己完成接下来的一系列工作。最典型的就是我要求Manus制定一份三天两夜的旅游攻略,它会根据需求,对目的地进行筛选、分析和信息整合,再根据需求制定一份清单报告,最终呈现的是一份成熟可行的旅游攻略。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AI技术到今天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也能够帮助使用者完成许多事务性的工作,但是AI训练依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AI给出的资料与结果,也未必那么准确。

比如在DeepSeek给出的苏轼婉约派诗词备选中,对于《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首词的名字,DeepSeek就错误地显示成《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而Manus给出的旅游攻略,也有很多值得优化的点位,甚至可能为了迎合使用者的需求,AI给出的答案和结果里还可能存在“编造”的内容。这些错误,需要使用者及时更正,并反馈给AI,这样的“AI训练”,有助于AI在日后遇到相似问题时,能够改正错误,给出更加精准的答案与建议。

今年全国两会,AI成为“高频话题”。大模型、智能机器人、具身智能、新一代智能终端……纷纷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国内目前明确提出发展具身智能的城市已超过20个。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翟刚表示,成都是中国高新科技和人工智能研发的高地之一,“成都造”的卡诺普控制器打破国外垄断,多年蝉联国产机器人控制器销量第一;博恩思腹腔内窥镜手术系统入围全国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优胜单位;布法罗“下肢步行外骨骼机器人”成为全国首批获得二类医疗器械认证的外骨骼机器人……

未来,成都将与AI一同前行,在世界舞台展现更耀眼的万千气象。


请填写正确的姓名及联系方式,方可报名

姓名:
手机号:
公司名称:
*多人报名需上传参会人名单
提交

电话: 028-83045803

手机号: 028—83045803

QQ: 2635843428

E-mail: 2635843428@qq.com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沙湾东二路1号智业·世纪加州A座15A16号